走进高校场馆,上一堂科学课(校馆弦歌)
“我愿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红色外墙上,镌刻着钱学森的话语。静静驻足品读,上海交大2025级本科生何子杰十分感动。
“我愿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红色外墙上,镌刻着钱学森的话语。静静驻足品读,上海交大2025级本科生何子杰十分感动。
红褐色如风蚀岩的外墙,掩映在上海交大校园中,这里就是钱学森图书馆。从2011年开馆以来,这里一直是学生们重要的学习课堂,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下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红褐色如风蚀岩的外墙,掩映在上海交大校园中,这里就是钱学森图书馆。从2011年开馆以来,这里一直是学生们重要的学习课堂,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下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9月17日上午,“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系列活动暨航天公益3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的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举行。
9月17日,“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暨航天公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上海交
2025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七十年前,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归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为新中国撑起了通往星辰大海的风帆。七十年后,“东风”系列导弹傲视寰宇、“鹰击”反舰导弹巡弋海疆、“巨浪”潜射导弹震慑深蓝。这些大国重器已经
70年前的今天(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归来,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为新中国撑起了通往星辰大海的风帆。
“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展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藏70余幅照片、近80件(套)实物展品,通过“战略规划 奠基伟业”“八年四弹 剑指苍穹”“两弹结合 大漠惊雷”“鹰击长空 化剑为盾”“星耀东方 曙光初现”“系统工程 走向未来”六个单元,真实再
1955 年 9 月 17 日,钱学森乘 “克利夫兰总统号” 邮轮穿越太平洋,冲破重重封锁与阻碍。这一归国壮举,早已超越个人命运 —— 他以智慧撬动全球战略平衡,为新中国筑起国防长城,更在人类科技史上写下东方篇章。
“同学们,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杭州某中学报告厅里,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把这个问题抛给台下300名高一新生。鸦雀无声。十秒后,一个男孩举手:“考高分。”现场爆出笑声,钱永刚却心里一沉——18岁的孩子,除了分数竟说不出第二个答案。
在钱学森归国70周年之际,钱学森图书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来自徐汇区多所中小学科技社团的学生。这座传承科学家精神的红色地标,正通过一系列沉浸式研学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技报国的种子。
暑假,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青少年观众络绎不绝。序厅内,4015页“钱学森手稿”如一朵蘑菇云在空中升腾,象征着钱学森从归国到主持“两弹结合”试验获得成功的4015个日夜。孩子们驻足凝视,心中播下矢志创新的星火。
暑假,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青少年观众络绎不绝。序厅内,4015页“钱学森手稿”如一朵蘑菇云在空中升腾,象征着钱学森从归国到主持“两弹结合”试验获得成功的4015个日夜。孩子们驻足凝视,心中播下矢志创新的星火。
5月19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工程群英谱展”开展暨“爱达・魔都号”模型捐赠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这是上海交大筹备130周年校庆重要活动之一,旨在传承与弘扬伟大的科学者精神,致敬非凡的邮轮建造者,搭建更为紧密的校企合作交